2021年,职场涌现一股“大辞职潮”(the great resignation),随之而来的是一堆描述职场新潮流的词汇,几乎每几周就迸生新趋势,道尽职场的变化多端。

2022年,一支由纽约工程师Zaid Khan发布的短片,让“安静离职”(Quiet Quitting)一词在欧美职场爆红。

继安静离职之后,全球上班族开始热议“最低限度星期一”。近期职场最夯的8大趋势,你都了解吗?无论你是员工或雇主,这里带你一次搞懂。

职场趋势一:最低限度星期一(Bare Minimum Monday

有点像安静离职的衍生版本,但只限于每周的第一个工作天。为了避免周日晚间出现的开工忧郁,以及星期一惯见的Monday Blues,所以周一早上会先以照顾自我身心健康的活动开启一周,如护肤、阅读、写作,而不是马上回复电邮或参加会议。

当然,这也许不适合每个人,尤其是必须按时打卡的上班族。但这个趋势的关键是,不要在一周刚开始就给自己设下压力太大的目标,毕竟在紧绷情绪下面对可能无法完成的任务,对生产力没多大帮助。

职场趋势:安静解雇(Quiet Firing

有些人把这看成是雇主对付“安静离职”者的手段。员工被晾在一旁、冷对待、交付刁难任务、不获升迁等等,让他们知难而退,自动辞职。

专家点出,安静解雇并非良好的领导原则。反之,它将影响公司的声誉,破环团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甚至可能影响员工服务客户的品质。与其忽视员工,正面与开明的沟通,会是更好的选择。

职场趋势三:安静招聘(Quiet Hiring

与其聘用新员工,公司会选择提拔现有的员工,为他们提供“提升技能的机会”。具体做法包括遇缺不补,而是将职务分配到现有员工身上,增加他们的头衔以扩大职务范围。

好处:为公司节约工资之余,员工也获得在职进修,提升技能的机会。

缺点:员工可能会因为工作量提升而感觉过劳、权益被剥夺。

专家建议, 在达成安静招聘之前,雇主与员工应该清楚沟通新职责范围和福利,以达成双赢局面。

职场趋势四:模仿裁员(Copycat Layoffs

自2022年起,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就时有所闻,微软、谷歌、亚马逊都在名单上。问题是,真的非裁不可吗?

或许更多的因素,是在彼此模仿吧?史丹佛大学商学研究所的组织行为学教授Jeffery Pfeffer就认为,之前在疫情期间,科技公司与金融圈忙着招聘新人以应付业务需求,同样的,现在许多公司开始裁员,也与人类模仿他人行为的心理有关。

有说人事来来去去属平常事,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对自己的成长计划有长期性的规划,就能省下这笔不必要的人事成本了。

职场趋势五:职涯缓冲(Career Cushioning)

裁员潮、经济吃紧,在职员工产生危机感,开始整理履历,提升技能,注意其他工作机会,有者甚至开创副业。在现有工作之外为“B计划”努力,被称为“职场缓冲”。

随着科技的发达,线上不乏学习新技能和开启新财源的机会,因此为本身的职涯多做准备,不失为聪明之举。

职场趋势六:猛烈应征(Rage Applying)

现有工作的不如意,导致在职员工发悲愤为动力,大量投履历寻求新出路。

好处:能够同时接触很多新机会,包括之前没想过的职缺;有实例显示,有些人还真的在短时间内寻得更好、更高薪资的工作。

缺点:冒然投递得来的职缺未必适合,甚至与现有的职位有着类似的问题,堪称赔了夫人又折兵。

职场趋势七:转职冲击(Shift Shock)

一阵“猛烈应征”后,获得了更好的机会,于是欢喜告别老东家,转职新公司。可是,欢喜马上变成惊愕,因为新工作不如预期,没有想象中美好;此现象,称为“转职冲击”。

相信不少转职者都经历过这种心情。转换新工作,难免会有磨合期,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适应。话虽如此,最新的职场趋势也显示,现在的员工都不愿意滞留在不满意的工作上,或许这跟疫情加强人们对人生苦短的感悟有关。

职场趋势八:回旋镖员工(Boomerang Employees)

离职后,却后悔了,于是选择回到原本的公司;这类“回旋镖员工”,是另一项“大辞职潮”后的职场趋势。

一般上,雇主愿意重新接受这些回流的员工;他们已经熟悉组织文化和同事,也可能在外头“流浪”期间学习了新技能,对公司有利。当然,也有雇主认为,风光回归的风气,也许会对从未离开的同事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双方还需理性评估。

以上的职场流行词,绝大部分并非新现象,然而层出不穷的职场热门词,显示了在疫情和科技等变数冲击下,工作的条件和难度瞬间万变;雇主与员工更应该努力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工作环境中真正的挑战进行沟通,以达致双赢局面。

 

资料整理自《经理人》& 《远见》

照片来源:Image by upklyak on Freepik

 

https://unpkg.com/jscroll@2.4.1/dist/jquery.jscroll.mi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