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发布“绿色钢铁路线图”:迈向2050全绿色产业时代,企业应提前布局转型
马来西亚政府近日正式发布《绿色钢铁产业路线图(Green Steel Roadmap 2025–2050)》,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全国钢铁行业全面转型为“低碳、可持续、具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这项计划被视为马来西亚实现碳中和目标(Net Zero 2050)的关键一环。
政策重点:三大方向推动绿色转型
根据路线图,政府将从三大方向推动产业转型:
建立碳定价与碳信用机制
政府计划分阶段引入碳定价制度,并开放钢铁行业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未来,碳排放量高的企业需承担额外成本,而低碳生产企业则可通过碳信用获益。
许可与标准制度改革
所有新建或扩建的钢铁厂必须符合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包括能源效率、废气排放与循环利用比率。政府也将简化绿色技术认证流程,加快企业采用低碳生产设备的步伐。
绿色融资与税收优惠
为协助业界转型,政府将推出绿色贷款(Green Financing Scheme)与投资抵税(Investment Tax Allowance),鼓励企业在节能设备、氢能炼钢、废料再利用等领域投入研发。
背景:全球减碳压力倒逼转型
钢铁行业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工业能源消耗者,占全国总排放量约 7%–8%。
随着国际市场加速推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绿色供应链认证,未达标的企业未来可能面临出口壁垒和关税惩罚。
政府表示,这份路线图不仅是环境议题,更是“经济竞争力议题”。
“全球市场已经在重新定义竞争标准。未来的订单,不仅看价格与产能,更看碳足迹。绿色转型,不再是选择,而是生存条件。” 投资、贸易与工业部(MITI)副部长在发布会上指出。
企业应做好的准备:从“合规”到“先行”
面对即将到来的政策变化与市场转向,业内专家提醒企业应从三大维度着手准备:
审视自身碳排放与能源结构
先进行内部“碳盘查”(carbon audit),了解自身生产流程中最大的碳源与能耗点,作为未来改造基础。
提前布局绿色技术与合作
可与能源公司、再生材料供应商或研发机构合作,探索氢基炼钢、电弧炉(EAF)技术、废钢循环利用等方案。
善用政策与金融资源
主动对接绿色融资渠道,如国家绿色科技公司(MGTC)与各银行的绿色信贷计划,降低转型资金压力。
绿色竞争力将决定未来市场地位
分析指出,未来十年内,绿色标准将成为钢铁出口订单的重要门槛。
在区域层面,新加坡与泰国也纷纷启动类似政策,马来西亚若能及早布局,不仅能守住现有市场,也有望成为区域绿色钢铁供应基地。
绿色转型不是额外成本,而是一种长期红利。马来西亚钢铁业正站在转折点上——企业若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新”,2050年的绿色产业版图上,将写着马来西亚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