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爱上了烘培,所以去买了一台烤箱以及一大堆的烘培用具。过了一阵子,不知怎的你就懒了,烤箱和用具晾在那里都快封尘了。
也许不少人都曾经遇过类似情况,不管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或正好需要用到而购买了不必要,或者是很少会用到的物品,结果最终都被收在抽屉里。
其实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
不借书的Library
Library给人的既定印象就是借书的地方,在英国有家Library of Things,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可到那里租借家居用具,比如说缝纫机、电钻、制面机、吸尘机、剪草机以及更多…
打个比喻,居住在伦敦的Michael想粉刷房子,然而家里缺少了一个可伸缩的梯子,他又不想购买,所以他去了Library of Things;几分钟后,在完成手续和缴付所需的费用后,他就载着梯子回家进行粉刷工作。
借而不买,倡导循环经济
Library of Things打着“可以借的,为何要买?”(Why buy when you can borrow?)的口号,鼓励减少过度消费和极少使用物品的囤积,并通过这个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循环经济的同时,也促进社区归属感和相互学习的精神。
根据Library of Things的官网,自2014年成立至今,他们已经帮助超过1万7000名会员节省了超过100万英镑,避免超过600吨废弃物,避免超过110吨电子垃圾遭填埋,避免超过1200吨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说实在的,租借提供了一个实际的选择。就说电钻好了,我们一年会使用多少次呢,真的有必要买一个摆在家里吗?
不如这样好了,我们来做个实验,翻翻你家里的橱柜,看看里边的物品,有哪些是几乎一年都用不上一次,或者更糟的是,买回来之后从来都没用过!
试想想,这一切真的很不符合循环经济效益。
马来西亚没得租借,但可以物物交换
显然,马来西亚并没有Library of Things,没有可以让我们租借用具的地方。然而,这里也有一些注重环保的团体,成立了物物交换平台,透过互换的动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倡导杜绝浪费的消费观念。
当中做得不错的就有Barter Trade Malaysia和Barnything。他们会透过举办物物交换市集,又或者是线上销售、购买或交换物品,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感觉舒适的方式,把闲置在家中的物品,换回自己所需的物品,从而减少浪费。
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让物品找到新主人,也能节省空间、金钱和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循环经济 =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前途有望的未来,它旨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要如何做到?就从最基本的做起——重复使用、修复和回收。这一概念,和Library of Things以及物物交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目标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使用相同的物品,延长物品的寿命,减少浪费。
研究显示,如果我们继续像当今这样不断开发资源,到2050年,我们将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同时,预计每年的垃圾产生量将增加70%,正如欧盟所指出的那样,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超过90%的生物多样化流失和水资源压力,都来自资源开采和加工。
避免浪费,由你我做起
我们只有一颗地球,因此你我都有责任尽全力去保护它,也许不必说得太远,就从这几点做起:
- 购物前请三思,到底是“需要”还是“想要”,避免造成浪费;
- 选择高质量、耐用、易维护的产品,减少更换的频率;
- 学习简单修理和维护,而不是丢弃损坏物品并购买新的;
- 定期检查家中闲置物品,考虑捐赠、回收或物物交换;
- 考虑购买二手物品,不仅节省金钱,还可减少新物品的制造需求
- 减少购买单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餐具、杯子或袋子,选择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
- 规划性购买合理份量的食品,避免造成浪费;
- 参与共享计划,考虑租贷或共享一些自己不经常使用的工具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