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根据《金融时报》所发布的消息,位于美国加州的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成功重现“核聚变点火”(fusion ignition)突破,再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净能量增益”(net energy gain)。

去年12月,该实验室的科学家第一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至于在今年7月30日的实验中,获得了比去年12月更高的“净能量增益”。

实验室的发言人表示,正在对结果进行分析,且计划在即将举行的科学会议和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上报告这些结果。

这一突破性结果,是否意味着人类向实现零碳能源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离开清洁能源更近了?

什么是核聚变(nuclear fusion)?

简单来说,核聚变是模仿太阳的原理;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非常大——是核裂变(nuclear fission)反应的四倍。理论上,只要有几克这些反应物,就有可能产生一太(万亿)焦耳(joule)的能量,这大约是发达国家一个人在60年内所需要的能量。

核聚变危险吗?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核聚变物理学家Sehila González de Vicente,核聚变需要在极端的条件——也就是超过一亿摄氏度的温度,才能达到发生反应所需足够高的粒子密度,因此不可能出现“失控”链式反应。

此外,考虑到核聚变反应在几秒内就能停止,因此该过程本质上是安全的。她也补充说:“核聚变是自限过程:如果人们无法控制反应,它会自行停止。”

核聚变不会产生高放射性、长寿命的核废物;反之,它只产生低放废物,不会造成任何严重危险。因此,可控核聚变技术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帮助人类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振奋人心的突破

自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核聚变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复制和利用聚变。一开始时,这些尝试都是保密的;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复杂且昂贵的研究只能通过协作来实现。于是,科学家们在1958年所举行的第二届“联合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上,向世界公布了核聚变研究。

自此,物理学家们一直试图利用为太阳提供能量的核聚变反应,但直到去年12月,还没有任何研究小组能够从该反应中产生比其消耗更多的能量——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点火(ignition)。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一直无法控制聚变的反应,除了对核聚变的可控之外,实现能量盈亏平衡也是另一大难题。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终于成功跨过了正能量增益这一里程碑:在不到10纳秒(1秒=10亿纳秒)的时间里,整个燃料球完成了它的聚变反应,并实现了超过1的能量增益。这项突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核聚变有多好用?

尽管许多科学家认为实现核聚变发电站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该技术的潜力却不容忽视。理论上,一小杯氢燃料就能为一栋房子提供数百年的电力,预计核聚变能够满足人类数百万年的能源需求。

更何况聚变燃料丰富且容易获得:氘(deuterium)可从海水中廉价提取,而氚(tritium)可以利用丰富的天然锂生产。重要的是,核聚变不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如果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这项技术能够进一步拓展至商业化的水平,有朝一日可能对遏制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料整理自:法广(RFI)、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互联网

照片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M. Barbarino、NASA、Freepik

https://unpkg.com/jscroll@2.4.1/dist/jquery.jscroll.mi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