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智库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GFN)发布报告称,当天是今年的“地球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 EOD)。

这代表着什么?

意思是说,在8月2日这一天,人类已经耗尽2023年一整年的自然资源“预算”。这意味着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12月31日,人类都将背负“生态债务”,过着“超支”的生活。GFN估计,要使地球人类消耗的资源再生,需要相当于1.7个地球的资源。

为何会“超支”?

GFN是根据追踪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即“支出”)和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即“供给”)算出地球超载日,又称“生态负债日”(Ecological Debt Day, EDD)。当“支出”超过“供给”,地球就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地球超载日计算法如下:

“地球生态承载力”除于“地球生态足迹”,再乘于一年中的天数

 

 

联合国的网站也解释,8月2日这一天,人类耗尽了地球一年中能够生产和再生的所有肉类、鱼类、谷物和森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80亿人类将赊账消费不可再生的储备,且没机会处理他们的废物,其中大部分为二氧化碳排放物。这将对环境、气候和未来造成严重后果。

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尽管“超支”, 但并不会直接影响每天的生活,因此可能很难引起人类对生态资源危机的警惕之心。

地球超载日的起源

地球超载日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NEF)提出,并结合GFN为其合作伙伴,每年发起地球超载日活动,提高人们对地球资源限度的认识。

GFN自1986年开始计算地球超载日,GFN的网站数据显示,上世纪60年代,大多数国家尚呈现生态盈余,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球资源再生速度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经济和人口需求,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地球超载日也一直不断提前,每年都出现“超支”的情况。

以下为历年的地球超载日:

年份 地球超载日 年份 地球超载日
1987 10月23日 2014 8月5日
1990 10月11日 2015 8月6日
1995 10月5日 2016 8月5日
2000 9月23日 2017 8月3日
2005 8月26日 2018 8月1日
2010 8月8日 2019 7月29日
2011 8月4日 2020 8月22日
2012 8月4日 2021 7月29日
2013 8月4日 2022 7月28日

基于受到资源、人口和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各国的资源消耗速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GFN所发布的数据,以下是本年度全球10大最先消耗完地球资源的国家:

国家 2023年超载日
卡塔尔(Qatar) 2月10日
卢森堡(Luxembourg) 2月14日
库克群岛(Cook Islands) 3月11日
巴林王国(Bahrain) 3月12日
加拿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 3月13日
爱沙尼亚共和国(Estonia) 3月14日
伯利兹(Belize)、科威特(Kuwait) 3月15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Trinidad and Tobago) 3月19日
蒙古(Mongolia) 3月21日
澳洲(Australia) 3月23日

以下则是10大排名最靠后的国家:

国家 2023年超载日
贝宁(Benin) 12月26日
南苏丹共和国(South Sudan) 12月25日
马里(Mali) 12月21日
牙买加(Jamaica) 12月20日
乍得共和国(Chad) 12月16日
缅甸(Myanmar) 12月15日
厄瓜多尔(Ecuador) 12月6日
印尼(Indonesia) 12月3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12月2日
摩洛哥(Morocco) 11月26日

保护地球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从以上的数据举个例子,如果全人类好像卢森堡那样生活,每年需要8.1个地球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人类许多不负责任的行为,正在伤害着我们独一无二的地球;因此,地球超载日敲响了环保警钟,警醒全人类,我们是如何垄断自然资源的。

那,我们真的不可以做些什么来扭转“超载”的局面吗?

根据GFN,地球超载并非完全不可逆转或弥补,如果全球碳排放总量能在2030年减少30%, 超载日将有望被延后整整一个月。如果在2050年前,每年将超载减少5天,地球资源将足够人类消费。

作为消费者和地球公民,我们每天所做的选择都会影响到我们即将留给后人的地球,因此,是时候为我们的“生态债务”付诸行动。

个人能力所及的“还债”方式就包括了:

  • 时不时吃一顿素食,因为生产一吨牛肉所需的土地面积,是生产同等重量谷物的14倍;
  • 节约用电,因为电力供应所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量的38%
  • 节约用纸,因为许多树林会因此被砍伐;
  • 减少开车,因为这有助于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 减少使用塑料品,因为塑料分解需要长达1000年的时间。

 

资料整理自:法广(RFI)、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全球足迹网络(GFN)

照片来源:

维基百科

GFN官网

Image by pikisuperstar on Freepik

Image by tawatchai07 on Freepik

https://unpkg.com/jscroll@2.4.1/dist/jquery.jscroll.mi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