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于 9 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其间成交项目数量、技术展出规模以及企业参与热度均创佳绩。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以其特色产业、高科技创新与跨境协作为切入点,在本届东博会中展现出新的战略机遇与发展潜力。

一、马来西亚“强势出击”:参展规模与行业覆盖提升

根据报道,马来西亚此次派出了由 70 多家机构组成的代表团,设立约 80 个展位,涉及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品、电子科技、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12年来,马来西亚持续参与东博会,不仅为本地企业打开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相比以往,这次马来西亚在参展内容上不仅涵盖传统优势产业,如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品、教育服务,还重点推介高新技术、绿色能源、AI 场景化应用等未来方向。

二、来自“数字+智能”的新赛道:企业合作与产业升级机会

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贸易领事法拉哈娜·卡马鲁丁表示,马来西亚希望能在高新技术等新兴领域与中国加强交流与合作。过去,马中经贸合作多集中在农产品、原材料与日用品贸易,而在本届东博会上,更多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导向的合作加速浮现。

AI 与数字技术

本届东博会首次设立了专门的 AI 专馆,面积达 1 万平方米,展示了约 1,200 项国内外人工智能创新项目。AI、机器人技术、数字经济、高科技产品成为展会的新亮点。

马来西亚科技创新部邀请了一批高科技企业亮相,展示涵盖绿色能源开发、AI 场景化应用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马来西亚携手东南亚各国,打造覆盖区域的科技合作新平台,逐步转向以创新能力和人才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马来西亚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力争成为东南亚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的核心枢纽。去年,政府成立了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NAIO),专责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旨在激发创新潜力、加强跨部门协作,并加快政府与企业在 AI 领域的应用,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推动数字经济成长,并改善公共服务。同时支持中马科技企业的链接,寻求更多贸易机会与发展。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数字产业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3%,预计到 2030 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50 亿美元。

挑战:从机会向落地转化

尽管机遇诸多,但马来西亚企业若要真正把握贸易与发展机会,还需克服以下几个挑战:

  • 技术标准与创新能力:与中国在 AI、半导体、云计算等领域相比,马方仍有差距。要在合作中赢得话语权,需加强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
  • 跨境数据安全与法规对接:在数字产品与服务方面,中马之间的数据境外流动、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法律和制度的差异,可能成为瓶颈。
  • 供应链韧性与成本控制:即便有订单落地,物流、生产成本、关税制度等环节若不能优化,可能削弱利润空间。
  • 人才与生态协同:要支撑 AI、数字化、绿色技术等项目落地,除了资本和设备,还需要人才、平台和生态配套。这要求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共同投入。

总之,本届东博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趋势:传统的贸易路线正在逐步向“数智 + 创新 + 绿色”方向转型。对马来西亚企业而言,若能抓住这次战略窗口,将有机会在中马、乃至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新时代里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https://unpkg.com/jscroll@2.4.1/dist/jquery.jscroll.min.js